分卷阅读120

经南海海峡,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水运航运不受桥梁施工影响,并且建设起最近的高铁通道。”
  南海隧道规划的是一座高铁、公路两用通道。
  桥梁占据了三分之二的部分,分列在大陆与宝岛两段,宛如陆地伸出的双手,穿过海洋交握在一起。
  律风设计的跨海大桥,完美依照南海的地质数据,选取了稳固的桥座点位,避开了海底断裂层,使得整座桥梁蜿蜒曲折。
  坐在现场的人,以为只需要听一听律风的设计思路,欣赏一下威严的大桥。
  可他们听完了桥梁选址的基础信息之后,律风便说道:“跨海大桥途径澎洲群岛,属于风口区域,台风频繁、浪潮汹涌,桥座选址将会受到极大的波流力侵扰。所以,这一段的桥座数量较多,为了节约成本,我采用了减少浪阻的镂空六方三角设计,选取了建设集团新型碳钢材料,可以在最短的施工时间内,完成最坚固的桥梁建设。”
  他不是在说设计,更不是在说规划。
  而是连这座桥梁铁灰色的用材都给考虑到了!
  律风将跨海桥梁横列在宽敞的屏幕上,白底黑线的勾勒,足够参会人员看清这座桥梁的全部设计。
  “澎洲群岛选址区域下方存在大量浅滩,斜拉的航道桥越过中部深水宽阔区域,落位在四米深海床之上。桩基结构以混凝土浇灌,直接延伸至岩土层,保证桥身稳固。”
  他平静的声音,讲述着一桩旷世工程,仿佛它们按照计划入海打桩,就能轻而易举拔地而起。
  律风言语之中的信心,源自他和建设集团合作的乌雀山大桥。
  那些经验丰富的工程师、建设者,能够超乎想象地实现他的全部设计。
  他相信,建设跨海大桥的工程集团,与他合作的团队相比,绝不会逊色分毫。
  因为,这是中国的队伍,建设中国的桥梁。
  无论它是盘旋山巅,还是跨越海洋,一线施工人员总能以高水准的控制能力,突破精度的极限,震撼关注它的每一双眼睛。
  会场的聆听,变成了教学般的记录。
  不少年长的建筑师,都在律风讲述的设计方向里露出困惑的表情,落笔标注不明白的专有名词。
  太多他们没有听说过的应用理论,出现在律风的设计之中。
  如果不是律风附上了详尽的备注,他们必定会怀疑自己听错了发音。
  他甚至在抗震防灾方面,完成了多灾害耦合灾变方向的分析。
  这么完备的讲解,已经远远超过了单纯的桥梁设计。
  这可能是会议室里的工程师们,听过最为复杂的设计阐述。
  瞿飞盯着遍布专业数据的ppt,只觉得眼睛和脑袋一样疼。
  “师父,律风说的这些都哪儿学来的啊?”他声音低,根本不敢大声好奇。
  翁承先瞥他一眼,勾起得意的笑,“哪儿?当然是乌雀山大桥。你以为地震带的大桥,那么好设计,那么好建?那可是凝聚了全国顶尖研究成果的作品!”
  被师父鄙视了,瞿飞一点儿也不害臊。
  桥梁设计就像立鸡蛋,有了第一个砸破蛋壳反向思维的创作,后来者怎么看都想象不到其中的不容易。
  现在,他亲自感受到了。
  律风依照单纯的数据,想设计的不仅仅是南海桥梁的一个雏形,而是一套完整的建设方案。
  这个两只手、一双眼的设计师,真的可以变幻出超乎想象的万种神奇,从一张张设计图里,讲述建造这座跨海大桥的可能性。
  复杂深奥的桥梁研究实验数据,占据了讲解的大部分时间。
  当整个会场变得沉闷,屏幕再次被铁灰色占据。
  刚才没能仔细欣赏的钢结构桥身,清晰地呈现在众人面前。
  它拥有坚硬的三角结构,又有蜂巢般稳固的六边形。
  六方三角的支撑设计,叫他们无比熟悉,好像在什么地方经常见到。
  偏偏想不起来。
  律风给出的图像一掠而过,又回到了复杂的数据之中。
  他还未详细讲述这段结构的受力分析,忽然,一位年龄较大的建筑师,出声问道:“你这个六边三角图形,是哪里来的灵感啊?”
  他有浓重的沿海口音,又坐在宝岛一列的席位。
  自然是岛民代表。
  可他年纪大,皱纹深邃,好像翁承先一般的年纪,却又比夏英杰更为谦逊。
  律风对待礼貌的老人,总是格外绅士。
  他切换出镂空六方三角的桥身,说道:“这是我参考了中国古建筑的窗户雕花,做出的设计。”
  律风在文件夹里找出一张图片,便是清楚明晰的格子门扇,雕刻着坚固优雅的六方三角型。
  古代建筑雕花户牖,属于大部分人对中国传统的记忆。
  几乎这张参考图片出现在投影屏幕的瞬间,会场的老建筑师们,都能联想起古老而传统的房门、宫殿。
  律风没让他们的思绪走得太遥远,界面一切,便是桥梁中层设计里,穿透了缕缕光线的镂空六方三角桥身。
  他说:“三角是最为稳固的结构,正六边形则能在密集的三角支撑之中,保证桥身能够承受上下层高强度作用力的同时,减轻桥体重量。更重要的是——”
  “它带给这座桥梁,独属于中国的韵律。”
  复杂的镂空六方三角结构,穿插在双层大桥夹层,成为了这座铁灰色桥梁的标志。
o
地址发布邮箱:[email protected]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!
【感谢您多年来的支持】
【一起走过的春夏秋冬】
【一路陪伴…感谢有你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