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卷阅读463

,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久久必获吉庆,所谓转祸为福也。意为:以前做过坏事,但是后来悔改,再也不作恶,反而从善向善为善,久而久之就能获得吉祥喜庆,便能转祸为福。”
  欧执名坐在病床旁的矮凳,听着师父一问,若沧一答,流畅得像是老师考量学生。
  这一幕尤为熟悉。
  仿佛在某年某月某日,某大朋友考量熊孩子,也是像今天这样,把一个无法无天小屁孩整治得服服帖帖。
  果然全天下熊孩子还能翻天覆地,都是因为作业太少。
  能像若沧似的对答如流,至少已经认认真真花费时间,修身养性,早就会因为反复诵读第一善书,改变脾气。
  欧执名喜欢三岁前吵吵闹闹的小若沧。
  但是仔细回忆琢磨起来,那么一个善恶明辨的孩童,确实过于凶狠残酷。
  那些心中裁定恶者受惩的念头,不止是若沧的童年记忆,更是欧执名不会再忘记的过往。
  他那身玄学先锋的报复意念,已经随着若沧魂魄归一消失,却无法抹消留在他脑海中的画面。
  葬礼上,他记恨的人脑溢血,片场里,他讨厌的人车祸、溺水,并非偶然。
  而是若沧的恶念,附着于他灵魂,时刻向外界伸展着触手,以荡魔除祟的本能,制造了无数意外。
  意外过多,最后连他都习以为常,不以为然。
  可是追根究底,以个人喜好为判决原则,绝不是什么好事。
  他非圣贤,更非律法。
  虽然师兄曾说,受难者必定不是好人,但是他可不想成为坏人受难的由头,惨遭因果。
  现在好了,一切归于正常。
  若沧魂魄完整,善恶明辨,就算出了问题,也有师父师兄帮忙,比他一个学了皮毛的门外假道士靠谱。
  欧执名坐在一旁,笑得温柔慈祥。
  看师父考量若沧,不由自主的恍然掠过若沧的童年画面,给他完美展示了什么叫:乖乖若沧是如何炼成的。
  欧执名看得心绪安稳。
  苦行听得心惊肉跳。
  在若沧一声声从善论里,他竟觉得身体迸发出一股力量。
  那是极为微弱的力,他若不是虚弱得呼吸迟缓,也不会骤然敏感得察觉到这一丝生机。
  他修佛论法,听过高僧讲经。
  初入云霞寺,慧弥为他早晚诵经,已经缓和了他不少病痛折磨。
  谁知道,若沧声音清冽的论述《太上感应篇》,竟然让他想起曾经亲见高僧云集共同讲经的法会,感受到的豁然开朗。
  苦行有了些微力气,便撑起来靠着床头,凝视若沧。
  不过是年岁二十余的年轻人,神色正然,稚气尚存。
  苦行与他不过是第二次见面,但是感受截然不同。
  之前不过是个气息纯粹,冷冽张狂的修道者。
  现在,若沧不仅有修道者澄澈气息,更在澄澈之中显得庄严郑重,好似站立于正邪两道之间,却始终秉持着本性,能焕发蓬勃善意,遏制恶念丛生。
  苦行想把这一切当成幻觉。
  但他沉重的呼吸变得轻盈,灵魂都在若沧吟诵经文、阐述为善理论里得到了升华。
  回光返照吧。
  他想。
  或许是许久没有听到道教的人论道,灵魂觉得新鲜,才堪堪打起了一丝精神。
  苦行下意识否定自己在好转。
  片刻,间褀道长好像察觉到他的想法,话风陡然一转,看向苦行,问道:“你看他如何?”
  若沧本在专注论善,随着师父的问话,视线落在苦行身上。
  这位苦行僧,已经形容枯槁,危在旦夕。
  然而,若沧仔细端详他衰竭之气,仍可发现一息尚存。
  “苦行大师曾作恶,但已悔改从善,结了善缘。太上曰:司过之神,依人所犯轻重,以夺人算,算尽则死。我看苦行大师以善抵过,善心有余,天道佑之,福禄随之,那便是年寿未尽,应享天福。”
  他一句话,念道得与回答师父考问没有区别。
  却因他一句“应享天福”,苦行骤然觉得眼眶发热,心脏狂跳,泪水控制不住的流下来,模糊了视线。
  也不知道是这句话,触动了苦行哪段心弦,他默默落泪,又默默的擦去,鼻音浑浊却又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。
  他哭得一塌糊涂的腔调,怪异的念诵道:“天道佑之、福禄随之,哈!”
  苦行本是躺在床上,进气不如出气多,净云法师见他这般激动,赶紧抓过毛巾,帮这位年纪与他差不多的僧人,擦掉满脸泪水。
  “别激动、别激动。”净云法师同样恍然于若沧那段话中。
  不过是道士们论道讲善罢了,他居然醍醐灌顶般豁然,陷入了深思。
  此时他帮忙照顾着苦行,苦行却抬手略微推了推毛巾。
  已是克制不住情绪,然而身体却如泪水浸润洗掉铅尘似的,略微舒服了一些。
  苦行立刻懂了,这不是什么错觉,更不是两个道士闲来无事谈天说地。
  这是间褀借了一问一答,给他引了天地良善灵气,通达神明,为他祈福延年。
  是法事。
  更是他这副残缺病体,能够承受得住的自然之法!
  苦行费劲的出声道:“间褀,你便是吉人天相么?”
  “什么?”师父眉目略显诧异。
  室内一片寂静。
  欧执名视线落在若沧后背,只见他家孩子背脊紧绷,要是有尾巴
o
地址发布邮箱:[email protected]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!
【感谢您多年来的支持】
【一起走过的春夏秋冬】
【一路陪伴…感谢有你】